幾乎所有的模具在注塑成型時都會產生模垢問題,注塑模具自然也不例外。注塑模具模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添加物的殘留所致,當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,比如原料的熱分解產物;不適當的排氣等等。那么,比較常見的模垢類型有哪些呢?面對頑固的模垢,我們又該如何正確處理和預防?關于這些問題的解答詳見下文。
一、模垢的類別
各種添加劑產生特定類別的模垢。防火劑在高溫時會起反應,形成分解并可能產生模垢產品。抗沖擊劑在過度高溫或極端剪切力的影響下,將從聚合物中分離并殘留在模穴表面形成模垢。
熱塑性工程塑膠中的顏料在高溫下熔化,將降低成型原料的熱穩定性,結果造成降解的聚合物和分解的顏料組合形成模垢。注塑模具上特別熱的零件(如模芯),改質劑/安定劑和其他添加劑可能黏附其表面并造成模垢。在此情形下,須采取措施達成更好模具溫度控制或使用特別的安定劑。
二、突然發生的模垢對策
如果突然發生模垢,可能是由于成型條件的變更,或者因為更換不同批的成型原料。下列建議有助于改善模垢。首先,測量熔膠溫度和目視檢查熔膠是否有分解現象(如燒焦顆粒)。同時檢查成型原料是否有外來物質污染,是否使用相同的清除原料。檢查注塑模具的排氣狀況;再次,檢查運作的機器:使用染料著色的成型原料(黑色除外),約20分鐘后關閉注塑機,拆除噴嘴、連接座,若可能同螺桿一起拆除,檢查原料是否有燒焦的顆粒,進行原料顏色比較,迅速找出模垢來源。在許多案例中發現出令人驚訝的模垢缺陷原因。這項技術較適用于較小的注塑機,較大為40mm螺桿直徑。模垢的消除還使成型其他原料時,制件的品質得到明確改善。上述對策也適用于有熱流道系統的成型。模具模垢導致注塑制件外觀缺陷,特別是有表面蝕紋的制件,可通過噴砂機噴砂處理進行制件表面修補。
三、預防模垢的建議
使用熱流道成型和熱敏感原料時,熔體駐留時間將會變長,由此增加了原料分解形成模垢的風險。對注塑機螺桿進行清理;成型剪切力敏感的原料時使用尺寸較大的流道和澆口,多點澆口可減少流動距離,低射出速度,降低形成模垢的風險;有效率的模具排氣可減少形成模垢的可能,在注塑模具設計階段設置適當的模具排氣。自動清除排氣系統,或能輕易去除模垢的排氣方式是較佳選擇,排氣系統的改善經常導致模具上模垢的減少;在模穴表面覆蓋特別的不粘涂層,可防止模垢的形成,應進行測試評估涂覆的效果。注塑模具內表面進行鈦氮化物處理可避免在模具上形成模垢。【具體可參考《@新老用戶:注塑模具試用前的注意事項》的相關內容】
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的過程中,模垢問題雖很難完全避免,但只要找到問題根源,及時處理和預防,相信定可以減少模垢問題的產生,保障模具的正常使用。更多關于注塑模具方面的內容,歡迎隨時訪問本站查詢了解。